• English
  • 網站地圖
  • 回CONCERT
  • 回STPI
Bg

ORCIDs的採用與整合追蹤分析報告

2017.11.07

開放資源ORCID(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 system)的使用可以辨識作者、解決作者同名同姓的問題,進而增加作者個人出版履歷的一致性、正確性及完整性。此研究藉由分析索摘資料庫WoS中後設資料,以宏觀(article)及微觀(individual researcher)的角度分析現今ORCIDs採用與整合的狀況。

以宏觀角度來說,ORCID id的數量成長快速,從2013年不到5萬個活用id成長至2017年已經超過290萬個,其中ORCID id最多的國家大多集中在歐洲,如義大利、西班牙、澳洲、巴西及瑞士;數量相對較少的國家除了美國以外多數為亞洲國家,如中國、日本、印度、南韓及台灣。歐洲國家ORCID id成長快速的可能原因有三個:

1) 國家政策的要求(葡萄牙、義大利)或是圖書館聯盟的推廣(丹麥、英國、澳洲、德國等);

2) 出版社的要求(例如APS、ACS及Elsevier);

3) 國家、機構或是出版社在政策面對於ORCID的要求可以藉由研究者個人的申請過程得到強化。

以微觀角度來說,作者選擇「高被引研究者」中姓氏為「王(Wang)」的作者Zhong Lin Wang為分析對象。若以作者姓名的英文縮寫、全名、作者所屬機構等作為檢索條件,檢索作者被收錄在WoS中的文獻,得到的檢索結果錯誤筆數非常多,但有93%的相關文獻可以被檢索到;以作者的ResearcherID或是ORCID id檢索,雖然得到0筆錯誤,精確度高,但被檢索到的相關文獻卻只有86%左右,檢索結果遺失(missing)的機率較高。

作者認為ORCID id的採用、整合及使用數據可以做為未來書目計量研究的重要數據及主題之一;作者也認為亞洲國家,例如中國與韓國,在研究與密集發表論文的當下,機構更應該鼓勵研究者採用ORCID id以解決作者姓名相同的問題。

閱讀全文 Tracking researchers and their outputs: new insights from ORC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