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在衡量科學影響力的一項關鍵指標上已成為世界領導者:中國研究人員發表的學術論文被其他科學家廣泛引用的數量。
現在,兩項分析確定可能有助於提高引用的因素:來自中國學者的引用數量異常高。一項研究報告稱,中國高被引論文前 10% 的引用中,一半以上來自同一國家的學者。第二個發現類似的趨勢,並表明中國的全球研究排名低於乍看之下的水平。
引文分析師明白,在一個國家工作的科學家往往會頻繁地引用同一國家發表的論文。但最近的兩項分析(未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表明,中國在本土偏好方面表現突出。
日本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 (NISTEP) 於 8 月發布的一項研究挖掘科睿唯安 Web of Science 資料庫中記錄的超過 10 億次引用。分析師確定 25 個國家的作者在 2020-22 年間發表的前 10% 被引用率最高的論文。然後,他們根據引用論文作者的隸屬關係,將這些論文的引用分配給一個國家。 (當被引用和施引論文的作者來自多個國家時,他們會指定分數值。)
總體而言,他們發現中國排名前 10% 的論文中有 62% 的引用來自國內。美國的本土偏見率位居第二,為 24%。其他已開發國家的同國引用率從義大利的 13% 到加拿大的 6% 不等。
分析家表示,中國在引用方面存在本土偏見背後有幾個原因。廣島大學高等教育學者表示,一是中國的研究人員正在產出「越來越多高品質的研究成果」。此外,他表示,許多中國機構已採取“戰略重點在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論文”,這得到科學家的更多關注。復旦大學科學政策專家表示,“中國研究人員數量也在快速增長”,他們更加解中國各地正在進行的工作。她補充說,中國還有一種關係文化,就是相互支持。唐說,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中國高水準的內部引用」。
更隱蔽的做法也可能有所貢獻。例如,在一種稱為「引用堆疊」的策略中,科學家引用可能與他們的論文無關的工作,以增加同事和機構的引用數量。引文堆積的作者希望同事能夠回報我們的支持,並從機構聲望的提升中受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