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化合約已成為過渡到開放取用出版的高效工具,這些協議使機構和國家能夠將其研究成果轉為開放取用,擴大了出版社開放取用的足跡,也讓圖書館員和出版社建立了合約規範,將閱讀和出版整合在一起,簡化了作者授權出版的流程。隨著轉型化合約漸趨成熟,應將研究誠信納入考量,與機構正式建立合作關係,以維護學術成果的品質和倫理標準。
轉型化合約不僅是支持開放取用出版的工具,也可以作為維護研究倫理標準的機制,透過納入與研究誠信相關的條款,例如不當行為調查的指定聯絡人、對誠信準則的共同承諾以及對違規行為的罰則,確保出版社和機構在維護研究誠信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出版社面臨研究誠信和維護學術成果品質的重大挑戰,近年來,論文工廠、數據偽造等不當行為的增加,造成出版社在識別和拒絕問題稿件的壓力。出版社使用的篩選工具,如抄襲檢測軟體、作者驗證檢查和人工智慧驅動的詐欺檢測都有其價值,但卻非萬無一失。誠信問題往往要等到出版後才會被發現,可能由第三方投訴舉發或者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不道德模式而引發。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出版社愈來愈需要大學和研究機構作為調查和解決誠信問題的合作夥伴,當出現誠信問題時,對數據操縱、剽竊或作者爭議的指控往往需要更深入的審查,而出版社無法做到這一點,作為相關作者的所在機構可以獲得關鍵資源,例如原始數據、資金揭露和機構政策,對於徹底調查至關重要,否則調查會被延遲或停滯,導致誠信問題無法解決。
出版社在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是與機構建立可靠的溝通管道和協作調查關係,並非所有機構都有專門的研究誠信辦公室,即使有,也可能不會回應出版社的詢問,因此,出版社有時很難找到適當的聯繫點來進行調查,轉型化合約提供了應對這些挑戰的機制。
研究誠信的合約承諾
由於轉型化合約在規定閱讀方面,關於付費使用內容的條款相對成熟,相較下,在出版方面的條款則較新,重點在規範被授權作者的出版範圍和相關付款說明和工作流程。隨著轉型化合約的成熟,可以策略性地利用它們來解決與出版相關的額外責任如維護研究誠信,具體而言,出版社可以納入相關條款,要求機構指定聯絡人來處理研究誠信調查,就像處理登入或安全漏洞等存取相關問題一樣,相對的,機構也可要求出版社就相關需求進行協商。
這些條款將促進出版社和機構之間更密切的工作關係,當對出版品的完整性產生疑問時,出版社可以快速向該機構指定的研究誠信團隊尋求解決問題的協助,這種合作關係將有助於簡化應對措施,確保誠信問題得到有效、一致的解決,並促進各機構更積極參與維護其研究成果的倫理標準。
如果機構不願意指定研究誠信人員或承諾即時調查,出版社在決定是否達成轉型化合約時必須考慮這一點,並且無論是否達成轉型化合約,出版社在審查研究者的投稿時都應考慮到其隸屬機構的決策。
結論
隨著轉型化合約的發展,透過明確定義出版社和機構的角色和責任,這些協議可以確保誠信問題得到迅速有效的處理,在日益受到資料造假、剽竊和欺詐性出版品挑戰的研究環境,轉型化合約不僅可以成為開放取用的推動者,更能建立具備倫理誠信的學術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