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預印本論文—未經審查的文章直接在網上發表,成為生物醫學研究人員快速與同儕分享有助於遏制疫情資訊的重要管道。同時科學家擔心這些未經驗證的發表直接傳達給公眾該如何負責。
兩項近期研究支持了這一擔憂。讀者閱讀了出自預印本論文的新聞報導,雖有提及它們尚未經過審查,許多非專業讀者仍然無法理解預印本論文與期刊文章之間的區別,讀者無法判斷資訊可信度。
在 Fleerackers 的研究中,她和同事請 1,702 名美國成年人閱讀描述預印本論文研究結果的新聞文章;兩篇新聞文章都提到該研究是預印本論文,其中一篇提供了定義:該研究尚未經過同儕審查。研究人員要求受訪者閱讀包含預印本定義的版本,包括其研究結果未經同儕審查或在科學期刊上發表。另一組得到不同版本新聞文章,研究人員刪除所有預印本的引用。然後,兩組人都被提問:「當你在科學新聞文章中看到『預印本』一詞時,你會解釋它是什麼意思? 」
只有約 30% 的受訪者以學者所定義的方式定義預印本論文——即它們是未經獨立審查的,“初步的”或“不確定的”。對於許多讀者來說,提供預印本定義似乎影響不大;無論讀者閱讀的是哪個版本的文章,他們給出的定義都同樣不準確。這項結果發表於 2024 年 10 月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期刊。
另一項研究中,團隊還探討了讀者對預印本內容的信任度。他們向 415 名美國成年人提供了一篇描述有關 COVID-19 疫苗預印本論文的新聞文章。原版文章提到該文章是基於一篇尚未經過外部專家審查的預印本論文。修改版文章描述了研究發現,但沒有提及該研究是預印本論文。又有一個版本保留了對預印本論文的解釋,並強調研究發現。研究團隊使用標準化量表來衡量受訪者認為科學家和報告的研究結果的可信度。
僅僅提到該研究是預印本並未造成差異;被告知這一點的受訪者認為這些發現的可信度與未被告知的受訪者相同,這是由喬治亞大學社會科學家 Chelsea Ratcliff 領導的團隊在 2024年4月發表於Health Communication。
這些調查分析並未對預印本論文的價值提出質疑,預印本論文仍然是科學家們在研究結果發表於期刊之前,迅速與同儕分享成果的方式。來自其他研究將預印本與同行評審後的期刊文章進行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不大。無論資料內容出自於預印本論文或同儕審查的期刊文章,描述研究的不確定性以及是否經過獨立審查,這種透明度可以讓讀者認為新聞報導更可信。
全文請見: